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2:39    次浏览
他没进过体校训练,却凭着对乒乓球的挚爱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儿,自学成才,一路过关斩将,脱颖而出,从山西乒乓球队进入国家队;1965年,26岁的他与庄则栋、徐寅生、张燮林、李富荣被称为中国乒坛“五虎将”,为中国男队蝉联三项冠军立下赫赫战功。他就是周兰荪,右手执拍,擅长近台快攻打法,当时乒坛称他为“重炮手”。 时光回到1965年4月,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,第28届世乒赛男子单打的一场16进8的比赛……19:20,比分焦灼,再丢一分,周兰荪就要被日本头号主力木村兴治淘汰无缘8强了。后者先是总比分0:2落后,然后绝地反击,将比分追成2:2平,双方又回到同一起跑线。第5局,周兰荪此时19:20落后,再得一分,后者将上演反败为胜的好戏,挺进8强。彼时,全场观众鸦雀无声。关键时刻,周兰荪没有慌乱,他拿起球定了定神,想好了这一发球轮次的战术。出乎木村的意料,周兰荪发奔球至其反手,木村措手不及,下意识将球顶回,球高了,周兰荪一记重扣,木村回球不及,20平!全场掌声雷动,为周兰荪关键时刻的大智大勇喝彩! 木村兴治(上图右)毕竟是世界名将实力型选手,这位曾经在世锦赛上战胜过徐寅生、容国团、庄则栋的弧圈球专家如法炮制,也利用发球抢攻夺得1分,20:21,周兰荪再次落后。关键时刻,生不逢时的木村却稀里糊涂吃了一个发球,21平。木村故伎重演,想再来一个发球抢攻,但周兰荪早有准备,回了一个不转球,木村拉球出界;轮到周兰荪发球,木村接发球抢攻,但球出界了。 周兰荪赢了!周兰荪险胜日本的木村兴治,进入8强。那届世乒赛上,周兰荪最终获得男单第三名(与联邦德国选手舒勒并列;冠亚军分别是庄则栋和李富荣),同时,与庄则栋、徐寅生、张燮林、李富荣一起为中国男队蝉联团体冠军。周兰荪是江西上饶人,1939年出生于杭州,7岁开始学打球。1956年,他离开杭州来到黄土高原上的太原,就读于太原化工厂技校,成为一名培训工人,当时他抵晋时随身携带的行李中,夹裹着一副正胶海绵球拍。那时的太原化工厂位于现如今太原市晋源区自罗城到义井一带,在当时属于郊区,上世纪50年代,从太原化工厂到太原市区,得乘坐长途汽车。酷爱打乒乓球的周兰荪每逢星期天一大早就自费乘车到“城里”找球友打球,一直到太阳快落山了,他才匆匆赶回厂里。不久,在太原市的一场乒乓球比赛中,他力克群雄夺得冠军。周兰荪打球左推右攻,力大势猛,是太原乒乓球界很有发展前途的一名小将,1957年,周兰荪正式进入山西乒乓球队。 与我国其他的乒乓名将不同,周兰荪开始学打乒乓球时,当时的杭州没有什么乒乓球业余体校,也没有乒乓球专业队,所以,周兰荪一直打到初中毕业,也没能走上正规的训练之路。周兰荪的乒乓球基础,完全是凭着对乒乓球的挚爱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儿,自己苦练出来的。周兰荪在山西乒乓球队的时候,山西男队的成绩是至今为止最好的:1958年10月,在广州举行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,由周兰荪领衔山西男队,位列全国四强;1959年9月,在第一届全运会上,山西队获得男子团体第四名,周兰荪、杨月英合作摘得混合双打银牌。那时的山西乒乓球整体水平,无论男队还是女队,在全国都属于先进行列。1959年,周兰荪凭借优异成绩进入国家青年队。1961年,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。为了备战本次比赛,选拔了代表当时中国最高乒乓水平的108人集训,时称“108将”。在周总理、贺龙元帅、陈毅元帅等老一代物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全国人名的支持下,通过108将这个战斗集体的共同努力,一举夺得了男单、女单、男团三项世界冠军。中国乒乓球从此走上了长胜不衰的漫漫征程。 周兰荪(上图第4排左2)是当时山西唯一入选“108将”名单的男运动员(梁友能以教练身份入选)。在第26届世锦赛中,周兰荪与王家声合作,获得男子双打第三名(并列)。虽说周兰荪有1米78的个子,身强体壮,但技术上毕竟是“自学成材”、“半路”出家,在山西,他确实是出类拔萃,但刚到国家队,他就相形见绌了。第26届世乒赛以后,由于一些比赛成绩不理想,使人们对他的希望变成了失望:“年纪大了,技术到顶了。”但是他自己却丝毫没有放弃。中国乒乓球队的风格是“快准狠变”,周兰荪根据自己身高力大的特点,从中选择了第一和第三两字,练出了重如千钧的正手攻球和反手重炮式的推挡。靠这独树一帜的打法,先是在国内冲上前列,后又取得国际比赛的好成绩。终于,第28届世乒赛上,26岁的周兰荪以“实力派”的代表取代左手骁将王家声(27届世乒赛男团主力成员之一)跻身“五虎将”之列,搭上了团体赛的末班车。在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,周兰荪和余长春合作还获得了男子双打第三名(并列)。 ◇后排左三为周兰荪文革期间,乒乓球运动曾一度处于“冰冻状态”,1971 年春天,中国重回世乒赛赛场,周兰荪因年龄过大,未能赴日本名古屋参赛。1973年的一场全国比赛中,34岁的老将周兰荪获得了男子单打第三名的成绩,非常不易。 1978年,周兰荪当了教练,他曾先后执教或培养过郭跃华、曹燕华、张德英、齐宝香、蒋澎龙等优秀选手。第38届世乒赛上,曹燕华夺得了女子单打和混合双打两枚金牌,赛后她把其中一枚金牌挂在了教练周兰荪胸前。 1987年,周兰荪举家赴澳大利亚定居,离开了祖国。在澳洲期间,他曾执教过澳大利亚国家队。2000年,一代名宿周兰荪去世。2010年,他的弟弟周树森率领新加坡女子乒乓球队获得第50届世乒赛女团冠军。